在青島市南區團島農貿商場,一個攤主將顧客選好的海米放在一臺電子秤上,然后按下幾個按鍵后,“咔咔咔”,電子秤就“吐”出了一張小票,上面印有該筆買賣的時刻、貨攤號、產品種類、金額等信息。與此同時,在轄區商場監管所的監管平臺上,方才的買賣信息已能看到了。
要說這一功用是怎樣來完成的,還要從電子秤說起。在市南團島農貿商場上運用的可不是一般的秤具,其實是一臺集計量稱重、打印憑據、無線傳輸、電子結算、數據上傳為一體的終端設備。經過“互聯網+稱重”,它現已成了農貿商場消費可追溯系統中的要害一環。
據介紹,青島市南區共有農貿商場12個,約1400余戶商家在買賣過程中運用秤具稱重,每天買賣量巨大,怎么從本源上根絕短斤少兩、欺客宰客現象的產生,怎么讓老百姓在農貿商場定心消費,是擺在商場監督管理部門心頭上的一件大事。前期,市南區商場監督管理局在中山路干海產品一條街試點了可溯源電子秤,長途監控并記載電子秤運用和買賣狀況,第一時刻確定和查辦短斤少兩等欺客宰客行為,拓荒便當維權新途徑,中山路周邊干海產品投訴數量下降近80%,這讓監管部門從中看到了治標又治本的辦法。
為更好地維護顧客合法權益,提高農貿商場運營水平,市南區首先在轄區農貿商場推廣可溯源電子秤,第一批50臺電子秤在買賣量大的團島農貿商場已裝置運用,電子秤免費為商戶裝備。據悉,可溯源電子秤打印出售小票與超市貨臺的收費電腦相似,可顯現買賣時刻、買賣貨攤信息、購買產品類別、購買產品數量以及單價,隨時隨地有據可查,進行相對有效地職責追溯,防止顧客與商戶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