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的通知》,這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2021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真正開始啟動,其中鱸魚、烏鱧、鳊魚、鯽魚、鯉魚、大黃魚、鱖魚、鳙魚等養殖水產品將作為重點抽查品種。佛山作為全國最早開始規?;a養殖的地區之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模式,主要體現為養殖品種更優化、養殖技術更先進、養殖模式更加科學、合理、高效,已呈集約化、規?;厔?。近年來,佛山因地制宜,引導水產養殖者樹立健康養殖理念,規范生產行為,已形成了較高的生產經營管理上的水準和較為規范的標準化養殖技術,為促進水產品質量效益提升,保障“從池塘到餐桌”全鏈條的生產安全,提供了“佛山樣本”。
自古佛山市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2020年淡水養殖經濟產值160.65億元,占佛山農業GDP近半壁江山。全市淡水水產品產量75.26萬噸,占全省淡水養殖總產量21%。
一定程度上講,佛山漁業發展模式,代表著廣東省淡水漁業發展的頂配水平。但事實上,由于經濟發展使地租快速上漲,佛山的水產養殖業進入高密度養殖與病害高發的困境,傳統大排大灌的養殖模式,在環境保護、水產品質量安全上難免有一定的問題,也制約未來佛山池塘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漁業要堅持高水平質量的發展,增加有效供給,堅持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同時,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提出促進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水平提升的發展方針。佛山作為廣東省漁業強市,佛山市現代漁業科技園作為傳統養殖模式的轉型升級以及水產品質量提升試驗田,在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規劃下,率先建立池塘“零排放”綠色高效圈養模式(下簡稱“模式”)示范點,為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據悉,池塘“零排放”綠色高效圈養模式,是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何緒剛教授科研團隊研發并推廣的新技術。據現代漁業科技園水產養殖工程師黃龍介紹,該模式可實現節水、節地的環保理念,同時實現養殖、捕撈、尾水處理實時可控,使養殖水體得到安全高效利用。
據介紹,該模式由池塘內桶型箱體進行養殖+池岸上固液分離塔+人工濕地凈水系統的水產養殖設施系統共同組成。無論池塘大小、水源好壞均可安裝,無需額外占地,按照1畝池塘安裝圈養系統1組(4個圈養桶+1個尾水處理系統)比例構建,目前園內系統共有8套組合,共32個桶。圈養箱為圓柱體內徑4.0m,高3.1m,平均水深1.8m,養殖容積約25m3,投產后每個圈養箱可達到1噸的產量,也即是養殖容量50-100kg/m3。
由于主養魚集中在圈養箱內進行集約化精養,每1個圈養箱保持高密度、高效率、高產出的運作,養殖、捕撈功能能一體化結合起來。每個圈養箱底層配置漁網,養殖管理相隔1個月或主養魚規格相差10%,則按規格進行分桶養殖;在出魚期間,2-3名管理人員將底層漁網收緊,可一次性完成出魚工作,接著消毒、調水、解毒、投苗,快速進入下一輪養殖。
據黃龍介紹,該模式的技術核心在于養殖尾水實現“零排放”,養殖尾水經過固液分離塔進入人工濕地進行脫氮降磷處理,凈水再回流池塘重復利用,具有高效集排污特點。據多個方面數據顯示,養殖系統排污效率達90%,餌料系數下降約20%,養殖尾水可100%循環利用。
該模式由池塘內桶型箱體進行養殖+池岸上固液分離塔+人工濕地凈水系統的水產養殖設施系統共同組成。
以1天工作流程計算,尾水處理系統在每天傍晚進行抽污,每次抽污1小時,黑色尾水進入分離泵,再經一晚上靜置沉淀于次日早上排出上清液,進入人工濕地廢污水處理系統,經過微生物處理、最后曝氣回流至池塘循環利用,以此來實現24小時內尾水“零排放”。另外,分離泵進行沉淀分離后,回收的殘餌和糞便可進行生物肥發酵,資源化再利用。
整套圈養模式的能耗方面采取靈活可控的方式,例如增氧系統、循環水系統的運行時間能隨著養殖周期、天氣等變化而改變,保證綠色低碳環保。增氧系統在傍晚開啟,并在次日上午關閉,或白天陰雨天開啟,晴天溶氧充足可關閉;循環水系統每天抽水兩次,每次20分鐘,以及每次排污時沖水5分鐘。
該模式技術代表著傳統養殖模式的轉型升級方向,提高池塘生產力,有效解決池塘尾水排放問題,逐步降低人力成本。黃龍介紹,32個桶養殖情況通過智能物聯網儀器進行仔細的檢測,實現溫度、pH、溶氧等養殖數據實時監測,養殖管理方便。相比于傳統土塘養殖,該模式管理簡單化,日常維護僅需2人。
另外,該模式極大地降低了飼料成本和漁藥成本。投喂飼料僅限于養殖箱內,管理者可根據養殖魚類的吃食情況做調整,飼料可高效利用,避免浪費沉底和污染水質,比常規池塘節約飼料成本15%~30%。同時,可控的養殖環境讓圈養桶漁藥使用量降低80%以上,病害發生率降低70%以上,養魚更加健康。
事實上,作為廣東首套池塘“零排放”綠色高效循環圈養模式落戶佛山,其意義深遠。佛山作為廣東“魚米之鄉”以及“淡水魚養殖之鄉”,除了普通淡水魚類,加州鱸、桂花魚、生魚(烏鱧)、黃顙魚等高價值品種眾多,未來佛山能大范圍的應用類似池塘“零排放”圈養技術一類的高效環保養殖模式,變革生產力,轉變更生態的發展模式,漁業經濟必然迎來一個新的轉折點。
在“十四五”時期,漁業發展要以高水平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對優美水域生態環境和優質水產品的需求為目標。目前廣東全省正致力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升水產品質量。養殖模式是把控水產品質量提升的首環,佛山能充分落實環保高效的養殖模式有效推廣、有效應用、有效產出,全省建設水產質量安全體系就有了優秀樣本可參照。
32個桶養殖情況通過智能物聯網儀器進行仔細的檢測,實現溫度、pH、溶氧等養殖數據實時監測。